|
把《绝对财富》的思想用于管理实践在同事把《绝对财富》推荐给我时,我以是一本纯财经类的书,翻阅后发现,这其实是一本充满智慧和人性光辉的书,如果易名为《绝对思维》或是《绝对智慧》什么的,也不会有错。为什么定名为《绝对财富》,我想有作者自己的想法。 这本书所提出的内容,其思想传承于作者另著《思想力》,就是说,企业的管理涵盖了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构成了企业管理的整体。三个方面分别是:第一,企业必须存续,那么绩效和用以抵御风险并用以创造财富的利润就是企业本身存在的目的;第二,企业内部工作的组织结构如何,这将影响企业、社会和人;第三,企业的社会影响和社会责任如何,最重要的方面是能够划分出管理层所承担的社会职权和职责。 陈玉松 基于此三项和“功能”概念,陈玉松先生提出,企业本身是社会的器官,而管理层是企业的器官。企业作为社会器官,其本质“功能”是提供商品、服务;促进社会发展、增加社会财富。管理层作为企业的器官,他所发挥的基本“功能”就是使企业获得优质的经济绩效,包括,使企业能够向顾客提供合乎价值的商品、服务;提高所管理的经济资源的创富能力。而要使企业的“功能”有效,则必须通过遵循“经济绩效”原则来达成,而为了实现企业的“功能”,管理层所具备的功能就是要以经济绩效作为首要目标来进行管理。 为了说明管理层的职能所在,陈玉松先生在下面的论述中,就以“把实现经济绩效作为目标”为原则,把“目标管理”作为主线贯穿于书中所举出的三项管理职能: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以及管理员工和工作。虽然是分开阐述的,但是实际中的运用往往是结合起来的艺术。 营销就是从顾客的角度看企业,这和销售是不同的。营销,要求企业的所有部门都必须要有营销的考量并且对其负责。可见,这种做法和评价体系是直指企业的绩效目标的。由于创造顾客的需求是企业的目的,那么企业所必需的创新就是为了满足从未实现的需求而进行的。任何形式的创新都是为了满足顾客需求的手段。应该明确创新责任,清晰创新目标。 既然目的是“创造顾客”,那么,对于“我们的事业是什么”、“我们的事业将是什么”、“我们的事业应该是什么”这三个问题我们就已经有了答案:一切的分析、创新、业务变更、流程变更、生产力改革、组织结构、薪酬制度、培训制度、评价标准都是以顾客需求出发的,它的目标就是一贯的目标----在传递孝爱的基础上获得经济绩效。这就是企业管理的原则----“目标管理”,一切的目标都有其终极目标,就是创造卓越的经济绩效。 在管理企业的部分,明确了管理者应该明确划分其职权和职责,不可混淆;管理者应该主动传播思想,而不是附庸于教条;管理者应该主动打败经济周期,而不是被动适应。要实现这些目的,首先要清楚“管理企业”的目的只有一个:创造顾客。为了创造顾客,企业能够做的两件基本事情是:营销的本质。 陈玉松先生在《绝对财富》中说道,让个人的目标与企业的目标一致,并能够及时地自我评价。它的逻辑是,作为公民的自由人具有选择权并对个人思想和行为负有不可逃避的责任,以此为基础,使个人目标与部门目标、企业目标以至社会目标一致;而自我控制就是通过及时获知自身对绩效的贡献而承担相应责任并做出选择以改进自身行为来达到绩效。“为管理者的职务建立适当的结构”,简言之就是下级向上级负责;上级向下级提供协助;所有管理者的职务结构都指向企业的绩效目标。 就意味着,在管理领域所需要的关键部分是技能和判断力。这就要求企业能够作为“人”的组织,并且赋予“人”以合理整合后的工作职权。整合“人”的工作就像练习武术,每个动作标准细致,而要把动作整合起来,在实战中打出合理有效的拳法就要依赖于个人的理解和判断了。这个过程中,所依赖的判断、决策、速度都因人而异,不依赖、不影响其他人。这也是整合工作应该遵循的原则。 其实,工作本身需要团队来配合完成时,人际组织可能形成于工作组织之外,工作组织不可以对此形成阻碍。对于如何提高员工的责任感,陈玉松先生提出了四项积极的激励措施:慎重而高要求的职务安排、能够让员工自己决定的高绩效标准、让员工及时了解能够自我控制的信息、给予员工可以成为管理者的愿景。还有,对于“非做不可”的社区活动,应该让员工自己管理,权责自负。 在营销中,要尽量达成双方互惠、共同利润、稳定工作与薪资预期的完善的不逃避的制度。公司和员工所需要的利润机制应该是把“利润从由员工供应、公司夺走的东西”转化为“由市场供应、且公司与员工都需要的东西”。 这部著作所讲的事情就是借助一个工具把实践和思想简单化。这个工具将过去靠直觉完成的工作转换为系统化的工作方式,将凭经验行事的方法归纳为原则和概念,以合乎逻辑、协调一致的思维方式取代对事物的偶然认识。这个工具就是陈玉松先生所谓的“管理”。 在所有的部分里,陈玉松先生没有任何说教,在他可以确认的方面全部用清晰的逻辑以理服人;在他认为要继续探索的方面,都明确提出了误区和真正的问题所在,所待定的是对问题的分析和可选方案的制定。 无疑,这本书是一个良师益友,不离本源,常翻常新。文/曹玉斌(资深媒体人,专栏作家,原江南时报首席编辑) |